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

践行“两学一做” 促进和谐建设

发布者:  时间:2017-11-06  浏览:

践行两学一做促进和谐建设

郁章玉

同志们:

经党委研究,我们举办这期暑期干部读书班。这是一次公司领导干部的集中培训,是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举措。这次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突出“守规矩,保发展”的年度工作总基调,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规矩意识和纪律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公司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凝心聚力、同向同行,奋发有为,推动学校改革发展事业不断深入。希望大家都能伏下身子,沉下心来,认真学习研讨,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一年一度暑训班,期期暑训有重点。2014年暑期读书班,针对公司办学的顶层设计,结合我在新建本科院校工作10年的办学经验和体会,以“明确办学定位,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为题,重点谈了谈“应用办学”问题。2015年暑期读书会上,我谈的是“工作方法”,着眼干部领导艺术和工作水平的提升,我围绕“三严三实” 研讨专题,作了个“积极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努力提高领导艺术和工作水平”的主题发言。今年的研讨班,我想重点讲一讲“和谐建设”的问题。推进“和谐建设”,需要领导干部带头践行两学一做。目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正在全国扎实开展,许多单位部门也紧紧抓住“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契机,着实开展和谐建设,如和谐社区、和谐校园、和谐法治乡村、和谐警民关系等。我的这次发言题目是“践行‘两学一做’,促进和谐建设”,以期营造一个上下一心、风正气顺、内外和谐、团结协调的办学环境和工作氛围,进一步推进公司“创新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的共同事业。

一、“和谐”的内涵和意义

(一)什么是“和谐”

“和谐”是一种状态,指配合得匀称、适当、协调,指在事态发展中的一种相对均衡、统一、协调的状态。是让人与群体、阶层、集团、事务、自然界、科学界之间的关系处于融洽、协调、无根本利害冲突,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于相互尊重、信任、帮助,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良性互动的状态。

“和谐”中‘和’是动作,指调和、配比;‘谐’是结果,指效果协调美满。因此说,要达到“和谐”的状态和结果,离不开“和”这个操作的过程。只有经过每位参与人的调和、配比、协调,才能达成“和谐”的结果。  

(二)“和谐”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价值取向

“和”是传统文化的自在特质、内在精神和价值追求,传统文化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和”文化,追求的是和谐。孔子思想是中华民族智慧的集中表现,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有力载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的促进和引领作用。“和”是孔子看问题的出发点,是他理想社会的归宿,又是其处理问题的方法。“和为贵”是儒家倡导的道德实践的基本原则。《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在重视“和”的同时,儒家也强调“和而不同”。儒家的“和”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就是思想、理念上的同向同行与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所以《论语》又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其实每个人都面临着三种关系:第一,人与自然;第二,人与人的关系;第三,人自身心灵的平和。这三种关系就是传统文化讲的“和”。今天,“和而不同”已成为是人类共同生存的基本条件,更是世界治理体系的基本法则,对于当今构建和谐社会和多元世界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和谐”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他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再次提出中国方案:“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共同体”的理念就是吸收“和”文化精髓,内化新时代要求,提炼升华而形成的一种价值观。

(三)“和谐”的重要意义

后汉书·杜诗传》说:“海内合和,万世蒙福,天下幸甚。”说到“和谐”的作用,有人形象地讲:“和谐出干劲、和谐出业绩、和谐出干部、和谐出健康”。仔细想来确有一番道理——人际关系以及工作生活环境和谐了,大家心意相通,心情舒畅,同心同德,就会干劲十足;遇到困难就能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就容易取得好的业绩;有了上级、领导和同事认可的业绩,个人上升机会就会更多、空间也会更大;在人际关系良好的环境里工作、学习和生活,大家自然心情愉悦,精神放松,个人的身心也会和谐、健康。也就是说,和谐出战斗力、出凝聚力,有了和谐的氛围,才能形成团结奋斗的集体,才会有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才会有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才会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

(四)校园和谐的基本内涵

如上所述,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和谐不是完全统一,而是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可以归纳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延伸到学校,和谐主要指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核心,以师生发展和高校事业发展为目标,以校园为阵地,各种教育系统及其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学校全面、自由、和谐发展,全体师生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和谐校园的构建有五个基本要素——人、事、物、景、情的和谐。

人的和谐是关键。校园和谐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人。领导干部、教师、学生是校园三大主流群体,就人际关系而言,领导班子的和谐是关键中的关键,干群关系和师生关系的和谐是基础。学校的事业要兴旺发展、要充满活力与生机,关键在人。校园三大群体是否和谐,决定了校园和谐的成败。

事的和谐是核心。一个校园是不是和谐,除了要看领导班子的和谐、看干群关系的和谐、看师生关系的和谐以外,还要看事办的顺不顺,是不是抓事业,树正气。事业发展兴旺,师生心气很足,正气蔚然成风,这极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

物的和谐是保障。和谐的人际关系、干事办事的良好氛围,没有物的和谐肯定是难以为继的。物既指显性的客观物资条件,又包含隐性的规章制度、管理措施。学校公司产品设施配置是否和谐,关键看其是否有利于公司产品活动有效地开展,是否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学校的组织管理、规章制度健全和谐,是维系校园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景的和谐是窗口。校园的和谐是有外在的表现形式,是可以主观感知的,这就是校园的风景。这景是由人、事、物构成的。校园景色的基调应该是洁净、整齐、有序、合理、规范,并且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极具特色与表现力。透过这个窗口的任一景,就可以感知校园的文化与校园的和谐。一个和谐的校园里,每一人、每一事、每一物都应该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行为习惯,生动活泼的公司产品活动,布局科学合理洁净的校舍、花草树木等等,都是展现校园和谐的窗口。

情的和谐是基础。人的和谐、事的和谐、物的和谐、景的和谐,都是以情的和谐为基础的。人决定了事、决定了物、决定了景,人是关键,而人是有情感的人,人是情的载体,情是人的灵魂。因此,情的和谐是人、事、物、景和谐的基础。

以上五个因素紧密相连,构建和谐校园,五个因素缺一不可。

(五)为什么要在公司倡导“和谐”

新的历史时期,承接和弘扬自古崇尚的和为贵、和谐为美的社会理想,建设和睦相处、和谐共治的和谐社会,正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追求的目标。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2005年以来,我党将建设“和谐社会”作为执政的战略任务,“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如今,“和谐”已在战略层面被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句就是“民主、文明、富强、和谐”)。上世纪20年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就是以“和而不同”的理念治理北大,对各种学术流派兼收并蓄,各扬所长,形成了北大“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浓厚学术氛围,为北大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对我们学校来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师生智慧、汇聚各方面力量、深化综合改革、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成为我们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要实现这个任务,就需要我们上下齐心,团结协调,凝神聚力,讲和谐、求和谐、建和谐,以和谐凝聚人心,以和谐汇聚力量,以和谐推进改革,以和谐促进发展,并使全体师生共享学校和谐建设的成果。

二、正确认识校园和谐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性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出的重大战略性决策。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知识聚集的高地、精神文明建设的辐射源,有责任、有义务成为平安秩序的维护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和谐社会的传播者,建设和谐校园,对高校来说意义重大。

校园和谐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首先,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理想社会状态,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不懈追求。高校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应该率先垂范。其次,构建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需要。而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就是建立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第三,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是辩证的统一。建设和谐社会,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了持续的动力,实现校园和谐,将直接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

校园和谐是学校发展的必要条件。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是保持学校各项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需要。如果校园不能保持稳定,人际关系不能保持和谐,团结局面何以形成?有何心思开展工作?怎么能够协作攻关?共同奋斗更无从谈起。只有在校园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每个人都能够从中获得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与保障,实现校园团结稳定、关系融洽,广大师生员工才能心气平和地干事业、求发展。

校园和谐是体现学校形象、保证学校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学校的团结稳定、和谐有序,是学校办学的软环境,是一种资源、一种氛围,是学校竞争力所在。高校是神圣的育人殿堂,需要严肃的政治氛围、安定的校园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一个学校风清气正,必然平安稳定、和谐发展。相反,如果一个单位内部风气不正、流言盛行,必然人心不稳、影响工作。这种影响不仅是内部的、潜在的,也是外部的、表象的,使人们对这个单位的人员素质、整体形象、发展前途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特别是在当前学校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保持校园和谐尤为重要。

(二)建设和谐校园的必要性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和质量矛盾的日益加剧,高校和谐校园建设面临许多新形势、新任务。

从各种思潮的影响来看,高校与国内外的纵向和横向联系日益广泛, 国内外的各种政治思潮和垃圾信息不可避免地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到高校中来, 又通过高校传播到其它社会层面。高校是观察社会的晴雨表,更是风向标。各种观点的摩擦、思潮的冲突、信息的交汇, 对高校和谐稳定会带来一定的影响,给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冲击,片面、极端的思想极易渗透进大学生的头脑,甚至诱发不利于校园建设和社会稳定的极端行为。

从校园外部环境来看,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热点问题增多,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复杂、敏感的问题,都通过不同的渠道反应到高校,对师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的影响不可低估。随着信息化、网络化进程的加快,非传统的安全威胁明显上升,潜在的威胁越来越大。同时,由于我们处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一些利益主体出现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现象,也在师生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从学校自身角度来看,公司当前处于办学模式的转型期,面临着人事分配、后勤管理、教学管理、职称评聘等多方面的改革任务,产生新的利益冲突在所难免。虽然各级领导班子会努力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尽力解决各种矛盾,但很难做到尽善尽美,也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完全满意。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成为影响和谐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高校还普遍存在着党的领导弱化、思想教育虚化、弱势学生群体有增无减、信息影响日益加大等现实问题,公司还一定程度地存在政令不够畅顺、棚架效应、梗阻现象等不和谐因素。针对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省委高校工委梳理出了高公司党员队伍、党的组织生活、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教育管理、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列出了问题清单及具体表现。党员领导干部6个方面的问题:(1)管党治党意识不强,重业务轻党建,党建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对错误思潮旗帜鲜明反对不够;(2)开拓创新意识不强,满足于守摊子,对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研究不深,推动学校改革发展不够,遇到难题绕着走,碰到有利的抢着干;(3)存在官本位思想,在工作、生活、待遇上搞特殊,不能经常深入院系、班级等倾听师生意见,不关心师生实际困难;(4)纪律意识淡薄,拉帮结派,搞“小圈子”,闹无原则纠纷;(5)道德行为不端,利用手中权力争项目、争经费、争荣誉,甚至在基建、招生、职称评定等工作中徇私舞弊、以权谋私;(6)对家属、子女管教不严等。教师党员6个方面的问题:(1)党员身份认同缺失,归属感不强,纪律散漫,不按规定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能履行党员义务;(2)“三尺讲台”的阵地意识淡薄,讲课哗众取宠,把讲台看作是个人的“论坛”,不能坚守课堂底线,甚至向学生灌输负面思想;(3)育人意识淡薄,只教书、不育人,重科研、轻教学;(4)工作消极懈怠,教学科研不能贴近实际需要,观念、方法落后,“一个教案用十年”;(5)治学态度不严谨,研究成果质量不高,甚至抄袭、造假等;(6)存在本位主义、“利己主义”思想,不安心学术研究,热衷于社会兼职、社会活动,追逐经济利益。学生党员5个方面的问题:(1)对党的理论学习不经常、不深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正确认识,不能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发展中的问题,容易受社会不良现象蒙蔽;(2)入党动机不端正,存在“功利化”倾向,“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3)作用发挥不突出,专注于个人成长,对同学和班级事务关心不够,以考研、就业等为借口,对党组织安排的任务敷衍塞责;(4)放松自我要求,不专心学习,“只要不挂科,什么都好说”,甚至不遵守校规校纪,迟到早退、旷课逃课、考试作弊;(5)不检点个人言行,热衷于吃喝玩乐,贪图享受、相互攀比等。各级党组织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7个方面的问题:(1)基层党组织职责定位不清晰,履行管党治党责任不到位,重业务、轻党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2)党的组织生活质量不高,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执行不到位,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不起来;(3)“三会一课”等党组织活动制度坚持得不经常,工学矛盾处理不好,甚至以业务会议、学生社团活动代替党组织活动;(4)党组织书记不熟悉党务工作,教师党支部书记更换频繁,对基层党务干部要求多、关心少,使用多、培训少,党务工作者队伍后继乏人,兼职现象普遍,党务工作力量薄弱;(5)对党员队伍重发展、轻培养,重面上要求、轻日常管理,入党动机考察不深入不扎实,对青年教师教育引导不够;(6)党建工作保障不到位,有的党组织开展活动缺乏场所和经费;(7)少数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党的组织形同虚设等。这些问题都是制约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三、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构建良好人际和工作环境

在一所学校,总起来讲不外乎领导成员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几种关系。这几种关系处理得恰当、到位,达到和谐协调的程度,那么就呈现出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在其中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位成员都是这种良好关系的直接受益者。

(一)团结协调,构建和谐的领导班子

校园是否和谐,首先要看学校及各中层单位的班子是否和谐。领导班子要实现和谐,首先就要搞好团结。善于团结,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本事,是很不容易做到的;而搞不团结是一个人没本事,是很容易做到的。一个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必然是一个心情舒畅、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工作集体,必然能在干事创业中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和谐是领导班子的生命和动力,是领导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建设坚强有力、团结和谐、富有纯洁性的领导班子,是党建工作的永恒课题。2月底,中组部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重温和学习毛泽东同志《党委工作方法》这篇文章,公司党委也按照要求组织了深入的学习讨论。这篇文章详细阐述了党委的十二条工作方法,其精神实质就是改进工作方法、加强班子的团结协调、实现和谐统一、更好地推进党委工作。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我们的目标,是形成一个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一种政治局面。”这是对领导班子团结和谐的高度概括。有人把一个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比喻为一组齿轮。每个齿轮既依责各自运转,又与其他齿轮有效咬合和互动,通过各个齿轮的自动和互动而产生整体效能。这也被称之为“齿轮效应”。班子的团结和谐,是一种良好的精神和工作状态,简言之就是“合心、合力、合拍”。每个领导班子成员具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工作目标,在思想上“合心”;具有相互支持和配合的良好氛围,在工作上“合力”;具有和谐的工作步调和工作方法,在行动上“合拍”。只有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好了,团结协调,和谐高效,才能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促进一个组织、一个集体的和谐与发展。

  (二)良性互动,构建良好的上下级关系

处理好上下级关系,有利于团结稳定、凝聚各方力量,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事业健康发展。反之,人际关系紧张,必然内耗丛生、涣散无力、影响工作和事业。我认为,良好上下级关系构建的主动权在上级。毛泽东同志在《工作方法六十条》一文中说:“人们的工作有所不同,职务有所不同,但是任何人不论官多大,在人民中间都要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决不可摆架子。”领导者要努力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积极的气氛:当下级对工作还不熟悉时,你要热情地给其以帮助;当下级工作遇到困难时,你要给其以信心和勇气;当下级工作不慎出现失误时,你要给其以理解、安慰,让他看到希望;当下级生活遇到挫折时,你要给其以温暖和友谊;当下级取得成绩时,你早表示祝贺的同时,更要告诫其戒骄戒躁,继续努力。同样,作为下级,首先要尊重领导,维护领导的形象和权威;其次要服从和服务于领导,与领导同心同德;三是在事业上支持领导,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四是关键时刻和困难任务面前敢于担当,冲在前头,担责分忧。下级要讲究与领导沟通的艺术,有意见要用合适的方式、正常的渠道提出和反映。总之,要坦诚相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三)真诚相交,构建和谐的同事关系

一个人能否成功,不仅在于你的知识有多少,还在于你对周围的人付出多少以及周围的人对你是否有好感。既要有高的智商,也要有高的情商。我们都知道,现在许多的工作都需要集众人之力才能完成,仅凭一己之力拼搏越来越困难。同事之所以称为“同事”,不是为了比高下,而是为了“协同共事”。和谐的同事关系能让你和同事的工作和生活变得更简单,更有生机,更有效率,会让自己获得更多收益。能否建立良好的同事关系,也是考验每位干部和教职员工人品的试金石。要想建立良好的同事关系,首先必须学会尊重同事,没有尊重就没有友谊,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二是要心地善良,真诚待人,真诚坦荡将会使你赢得更多的朋友和敬重。三是要学会合作,在工作上相互支持帮助,在支持与合作中增进友谊。四是要乐于助人,多些奉献和付出,利益他人就是利益自己。五是要学会和解,遇到矛盾和冲突时要主动沟通,消除矛盾。六要学会感恩,“受恩莫忘、施惠勿记”,滴水之恩将涌泉相报。良好的同事关系会使你身心放松、心情愉悦,左右逢源、效率提高,干劲十足、事业进步。

(四)真诚关爱,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尊师爱生、民主平等、和谐亲密、教学相长是良性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也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为学生发展打下良好的人际环境。教师和学生管理人员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具有主导作用。一是要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真心爱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做一名知心教师,这样才能与学生有共同语言。许多校园悲剧的发生就是老师不真正了解学生,学生有问题不向老师倾述和寻求帮助而导致的。二是要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新一代人成长环境的不同,老师面对学生不能再恪守传统死板的师道尊严观,师生双方各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更多需要以平等的姿态来交流。学生在尊重、平等、公正的师生关系中才能更好地学会做人。三是要善于与学生交往,尤其学生管理者要掌握沟通的技巧和交往策略,采用多种渠道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密切与学生的关系,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四要提高自我修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用健全、高尚、魅力人格影响学生。作为教师和学生管理者,我们还要重视学生之间关系(即同学关系)的构建,努力倡导和形成崇尚理想、尊师重道,勤奋学习、互学互助,宽厚包容、相互关爱的同学关系。

经过全体干部师生的沟通努力,在我们学校努力构建起和谐协调的干群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使工作、学习、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架起心的桥梁,感受到温暖,升腾起力量,享受着快乐,尤其使众多的青年学子们在学校温暖的怀抱里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和成功!

四、理顺外部关系,构建优良办学社会环境

一所高校要想获得既好又快的发展,离不开和谐协调的外部发展环境和氛围。这里的外部环境主要指上级有关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和兄弟院校几个方面。打造一个优良的办学社会环境,对公司发展将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树立看齐意识,构建对“上”的和谐

在经济学里有一个“集聚效应”。学校也是如此,你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搞好了,成绩出来了,社会名气大了,上级对你的重视程度提高了,各种资源就会向你这里集聚,而这种资源的汇集又会进一步强化办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形成办学的良性循环。要做到资源的集聚并形成办学的良性循环,就要做到“三个加强”。一是要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协调,树立看齐意识,坚决贯彻执行上级党委和主管部门的决策部署,保持良好工作关系,争取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二是要加强内涵建设,强筋壮骨,努力提高办学质量水平,取得上级认可、学生和家长满意、社会好评的实实在在的办学业绩。三是要加强对外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塑造起良好的社会形象。比如“论语大会”的成功举办和后续效应,对于扩大公司影响起到了积极作用。总起来看,公司的办学质量水平在逐年提高,社会知名度逐年提高,上级拨款也在逐年增加,一个有利于公司发展的良性外部大环境正在逐步形成。

(二)服务地方,构建校地和谐关系

一所学校的茁壮成长离不开滋养浸润她的水土和风土人情。我们要坚持好“地方性”的办学定位,构建良好和谐的“校地”关系,促进学校发展。一是要牢固树立“服务地方”理念,密切关注地方发展态势,特别是出现的“新业态”,积极调整专业与课程设置,推进产学研政相结合,主动为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服务。有作用才会有地位。有服务才会有用武之地,有服务才会获得关注和支持。二是密切合作,和谐共享。我们充分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积极参与、支持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事业,如在济宁设立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体能检测中心”,与多家企业洽谈成立产学研合作基地等。这些项目有的已经建成,有的正在积极推进,有的已经开始发挥效益,不仅推进了产学研政的结合,更实现了与地方的共建共享。三是加强协调,争取支持。正是由于我们落实“地方性”办学定位措施有力,济宁市委、市政府对公司建设和发展给予高度关注,不仅出台了《关于支持biwei必威备用网址本科建设的意见》,2015年更是一次性偿还了计划3年偿还的4000万的债务。在曲阜市领导的过问下,困扰我们多年的办公楼前的电线杆也得以移除。可以说,我们与地方之间实现了较好的良性互动。下步,我们要保持并深化与地方的这种良性互动态势,使学校获得来自地方的更多更大的支持,并形成和谐的学校周边环境。

(三)互学互鉴,构建与兄弟院校的和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的办学必须增强包容性,善于向他校和他人学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作为后发学校,借他校之力、他人之智发展自己也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故步自封、“闭门造车”只会贻误发展。要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兄弟院校的联系与沟通,互通信息、互通有无、互学互鉴,正确处理好与周边兄弟院校的“补位、同位、异位”的关系,重点扶持建设兄弟院校空位且地方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又急需的学科专业,共享兄弟院校共有学科专业的资源,实现共同发展,做到“同位”不“同质”,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促进公司科学发展。

五、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推进和谐建设,促进事业发展

为实现“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党中央确立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公司各项改革和发展事业指明了方向。在和谐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以“四个全面”为引领,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把握机遇,加快发展,确保实现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

(一)和谐建设要体现创新理念,“和而不同”

高校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地处济宁办学的高校,既有互补性,也有竞争性,况且公司与曲阜师范大学这样的老牌名校许多专业存有相同性或相近性,对我们的办学空间造成较大压力。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创新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理念,变竞争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创特,开拓改革发展新天地。一是坚定走应用性办学的路子,坚持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服务,进一步拓展办学空间;二是借助国家、省市积极推动曲阜打造“东方圣城·首善之区”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世界儒学文献收藏中心”的重要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公司地处“孔孟故里,儒学源乡”的区位优势、厚重的文化底蕴优势和儒文化研究的传统优势,推进“儒学与地域文化研究传播中心”建设,打造儒文化研究、交流、传播、体验和教育平台,实现特色发展,推进对外合作办学;三是坚持“和而不同”,注重内涵提升,以博大胸怀兼容并包、兼收并蓄,形成“百家争鸣”、生动活泼的浓厚大学环境。

(二)和谐建设要体现协调理念,找准着力点

集团工作和任务林林总总、千头万绪。如何在抓好中心和重点工作的同时统筹兼顾其它工作,不断推进改革发展事业,是一门学问和艺术。毛泽东同志把这种工作的艺术形象地称之为“弹钢琴”,“要统筹全局,正确地决定每一个工作重心和工作秩序,并把这种决定坚持地贯彻下去,务必得到一定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也说:“必须在把情况搞清楚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时候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推进和谐建设并不是学校各项工作齐头并进,而是要分清轻重缓急,找准着力点,以大带小,以重点工作带动其它工作。具体到今年的重点工作,就是落实好“守规矩、保发展”的工作总基调,规划实施好“十项标志性特色工程”,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着实搞好巡视整改,确保“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因此,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厘清各项工作间的关系,抓大放小,以大带小,统筹兼顾,弹好“钢琴”,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三)和谐建设要体现绿色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从教育的视角出发,家园的环境建设,可以分为人与人、人与大自然之间关系的建设,分别对应着生命教育和生态教育。我们要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绿色校园”、“和谐校园”、“智慧校园”、“节约校园”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校园整体布局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校园建筑与校园文化的和谐,打造人、绿色植物、校园建筑、校园文化相互交融、相得益彰、和谐共处、百鸟争鸣、百花齐放的优良校园环境,为师生的快乐工作、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创造良好条件。

(四)和谐建设要体现开放理念,拓宽办学视野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现代化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教育开放是指资源、知识、技术、信息、人才、资本等要素的自由流动与共享。我们要抢抓国家创新驱动、“一带一路”、“互联网+”战略和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重要机遇,推进双向开放,打造多层次、宽领域、全口径的对外开放态势,不断提高公司开放化程度和国际化水平。一方面促进教育市场、教育资源和教育治理的开放,积极引进优质人才资源,接纳社会教育精英,深化校地、校企、校院、校校联系与合作,扎实做好协同创新、协同培养、协同项目。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和文化优势,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推动公司办学的“国际化”。

(五)和谐建设要体现共享理念,以人为本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就是使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具体到我们学校,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把“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我们的中心工作是教书育人,学校所有的事都围绕这个中心工作进行的。岗位的设置、人员的安排、德育活动的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的设计落实、校园建设与后勤服务的保障、教职员工的考核评价等大小事无一不关系到校园的和谐,而所有的事均靠人来组织落实,要抓好教学、管理、服务三支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师生合理诉求,为教学一线服好务,为师生服好务。要以“双代会”提案的办理为载体,进一步解决好民生问题,把学校事业发展同维护和实现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不断拓展教职工成长空间,提高教职工生活水平。要追求人本教育和适需教育,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使人才培养与就业结构、产业结构相匹配,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六)和谐建设需要制度保障,依法民主治校

法治是和谐建设的强有力保障,没有法治就不会有和谐。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深化学校综合改革,认真落实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和《依法治教实施纲要(2016-2020年)》,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以《biwei必威备用网址章程》为指导,适应现代大学制度要求,加强制度的“废、改、立”工作,确保立好“规矩”,扎实“笼子”,为和谐发展提供制度和纪律保障。进一步推进民主治校,畅通教职工参政议政民主渠道,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教职工的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作用。今后要依照《工会法》和《教代会条例》规定,继续推进民主治校进程。

(七)和谐建设需要深化改革,加快发展

前面讲到,和谐在一个时期内表现为一种协调恰当的相对稳定的状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平衡与和谐的状态会改变和打破。改变和打破之后便不再平衡与和谐,就需要我们重新去构筑一种新的和谐,而这种新的和谐就是螺旋上升之后的更高层次的和谐。平衡协调和谐的状态其实就是生产关系的一部分,当它不适应生产力的时候就需要进行调整,这种调整与重构就表现为改革与创新。在推进学校和谐建设的进程中,各级领导干部务必增强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破除影响学校发展的机制体制,不但要“敢于打破一个旧世界”,而且“善于建设一个新社会”。通过改革激发动力潜能,通过改革解决发展中的问题,通过改革创建新的平衡与和谐,推进学校各项事业不断发展进步。

(八)和谐建设要加强党的领导,“遵规守矩”

和谐也是一种“位置”的相对稳定,只有集体中的每位成员各得其所、各守其位才能达成和谐。就如人的五官一样,眉眼在上、嘴在下、鼻子在中间、耳朵在两旁才感觉舒服;如果有一样错了位,看着就不舒服,就不和谐。和谐是一种“职能”的相对稳定,只有每个成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才能达成和谐。譬如眼司视、耳司听、鼻司嗅、口司味,各个器官正常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人才能正常生存生活。因此说,和谐建设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做到“守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章法就不可能和谐,找不准位置或者乱发挥作用也不可能和谐。首先要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开展,进一步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使全体党员干部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模范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廉洁纪律,为和谐建设打下良好的思想和政治基础;其次每位党员都要严格按照“四讲四有”合格党员标准锤炼自身,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使全体干群都能做到“遵规守矩”,找准各自的位置,给自己定好位,确保在工作中既不能“越位”、“错位”,更不能“不到位”;三是要进一步增强岗位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努力做到尽职履职,精益求精,关键时刻能冲在前面、攻坚克难。

同志们,和谐凝聚人心,团结产生力量,奋斗成就梦想。公司和谐建设的目标是“和而不同”,“和”是共性,“不同”是个性,“和而不同”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让我们积极践行“两学一做”,以更加严的标准、实的作风,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担当作为,携手奋进,为建设团结协作、协调和谐、绿色环保、奋发升腾的biwei必威备用网址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